历史
慢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新秩序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

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南(二)(1/2)

    ps:谢谢eagle周兄打赏,谢谢兄弟们坚持月票鼓励。这段时间忙着开会,各种断断续续,实在不利于码字,诸位见谅吧。

    薄河泉一战中,岐军郭启期部和齐军王师克部临阵反水,攻下陵川,也算是为封锁诸侯联军立了一个小功劳。故此,李诚中没有追究他们之前与梁王携手,共同北伐的罪责。

    燕军在与诸侯联军的上党决战中大获全胜,一举消灭了梁军数十万主力,这一战实际上奠定了李诚中争霸天下的根基。既然决定争霸天下,岐国和齐国自然是不能任其存在的,因此李诚中也不会允许郭启期和王师克率部以“联军”的身份攻伐河南——打完河南紧接着就要逼迫所谓的“齐国”低头,至于岐国,也不可能任其下去。

    李诚中干脆将郭启期和王师克招来,正大光明的将自己的意图说了。他表示,天下割据百五十年,战乱不休、生灵涂炭,这种形势是他绝对不能容许的,燕军的意图是恢复大唐山河一统,再立中央威权。他让二人各自率军返回,告诉岐王李茂贞和齐王王师范,要么就各自整军备战,准备好燕军的讨伐;要么就去国号,服从中央调遣,但可以保留李茂贞和王师范的王爵,为子孙后世换一份家业。

    郭启期和王师克各自率部离开了上党,燕军将太行陉放开,任其自去。王师克将沿黄河向东,直回青州。郭启期则沿河而上,去往凤翔。两人走的时候都心情复杂。看着壮硕威武的燕军,想着自家的未来,心头百转千折,一路叹息不已。

    当齐军和岐军离开太行陉的时候,整个上党地区都成了燕军的新兵训练营。围绕着石后堡、土门岭、长平村、寺庄、高平、界牌岭、壶关等要点,双方建立的大小营寨、要塞和堡垒超过上百个,这些军事设施稍加整饬,就可直接拿过来使用。因此。在李诚中的指示下,军事参谋总署将上述设施全数纳入作训司管辖,成立了作训司第六座新兵训练营,也是规制最为庞大的一座,命名为上党新兵训练营。

    为此,作训司从上党大战中的伤兵里征募训练教官,并将河北五大训练营中的训练教官紧急抽调一批赶赴上党。

    上党训练营的容纳能力可以高达五十万之巨。但要拿来进行军事训练,也就在十万之内,可就算是十万,作训司也整训不出来,因为教官的数目严重缺乏。

    周坎的计划是,首先整训六七万投降的牙兵精锐。整训的目的以“整编”为主,“训练”为辅,只要达到将其分散编制成各支补充营,再让他们了解燕军的军事条令即可——背诵都不必,知道就行!

    虞侯司全力配合。将立功的士卒抽调过来,临时任命了一大批队正以上军官。他们的任务不是率领士兵作战,而是将这支降军带领妥帖,补充的时候也不是按照燕军正规补充营那样,一队一队整编制补充,而是分散开来,遇到兵员缺额的时候就立刻补充,缺一个补充一个,缺两个补充两个。

    这样无疑会降低这些精锐牙兵的战斗力,但却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燕军指挥体系的顺畅运行,也算有得有失。

    经过作训司的努力,二十天之后,这些牙兵被整编为一百三十七个补充营,随时等待着进军河南。

    作训司紧接着又开始了第二次整训,这一次整训就比较正规了,与河北新兵训练营体制相同,训练期为三个月。十万降卒开入各个指定的营地,被一个个教官带走,开始了他们全新的军伍生涯。

    与作训司集中整训军队相反,虞侯司则开始大规模遣返军士。不是说李诚中准备马放南山,而是维持军队的消耗太大,打了大半年,河北的生产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虞侯司首先遣返的是囤积在上党地区的两百个补充营,这十万多士卒有的参加了战斗,有的还没上过一线,但不拘如何,总是在战场上待过,应该让他们回家了。

    十万多人分批从滏口陉返回河北,然后各自领取了一笔丰厚的赏钱,兴高采烈的回到家中。他们虽然回了家,但补充营的番号并没有取消,他们的名字仍然在各支补充营的名册上,一旦有事,很快能够再次聚集起来。

    第二批遣返的是驻扎在邯郸的预备旅,在燕军的编制中,预备军也是常备军种,一县为一营,一州为一旅。这五六万预备军一直屯于邯郸,预防着相卫方向,是上党战事激烈之时,保证河北安全的重要力量。如今战事结束,他们也接到了虞侯司的调令,各自返回所在的州县。大军聚集在一起,所耗糜的粮秣是分散回去因地就粮的三倍,让他们回到各州,可以极大的缓解邯郸的粮食压力。

    最后一批遣返的是仍旧囤积在邯郸的上百个补充营,他们在整场大战中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