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慢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803章 大明关税

第803章 大明关税(2/2)


    税收的方式就是抽分。最先的抽分比例直接来个一半。这个税率可是够大的,直接分去一半,最后也是慢慢减少,直到了百分之二十。

    本来大明这种制度好好的。没有了闭关锁国之策。欧洲那边与大明的贸易也开始起来。一切向上正常的轨道发展下去了。但又来了倭寇这种极其令人讨厌的生物,嘉靖二年(1523),宁波发生了两起日本贡使“互争真伪”的“争贡之役”,这一役使很多无辜的大明军民被杀或被掳,‘浙中大震倭自是有轻中国心矣’。致使沿海震动。

    嘉靖帝‘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于是,浙江、福建两市舶司皆被罢撤。广东市舶司虽未被罢掉,但为了禁绝私商前来贸易惹是生非,所以连朝贡贸易也一律禁止。

    这一阶段的关税也画上了句话。朱由校不得不说,日本人害中国不浅矣!

    而后,到了隆庆帝即位,因‘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教训,即位后马上宣布,准许在福建漳州部分开放海禁:“隆庆改元(1567),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清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10自然,隆庆开放还有若干局限,例如,海商不得前往日本,不得贩卖铜铁、硝、磺等违禁品。

    那时的大明就已经由政府组织了抵制日货的高明举措,唉,朱由校也不知道后世的同胞们是不是还坚持着抵制日货呢。

    而后就是各沿海的市舶司,以及更多的机构出现了。

    制度是有了,但怎么收上来、谁来收税、逃税等等问题就不断的出现,真实的收到国库里这个问题的确是让人商脑筋。

    万历时对从万历二十二年(1594)起,由福建各府轮流派出官员一人到月港督饷,以防隐欺。万历二十七年(1599)税使入闽,月港的关税遂由宦官监领。万历三十四年(1606),宦官停止监领月港关税,(这一点前文里提到过,就是矿监、税监,但很可惜,万历帝干不过大臣。)改由漳州府每年派出官员一人,管理征税事宜。督饷馆的设置一直维持到现在。只是到了崇祯时,天下动乱不已,月港衰败,无多少饷税可征,督饷馆才随之关闭。但督饷馆每年上交的也是二万余两而已。

    而海关收入的另一机构就是广东市舶司,这个机构更干脆,直接搬到了澳门,最终来了一个包税制度——岁输课二万金。

    海上的利益之大难以想象,所涉的关系网更是盘根错节,有矛盾也有结合,什么官商勾结、亦商亦盗,各种规则、潜规则均是不断的,边打边做生意,好一派热闹的光景。

    但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不过所有的人都不希望海上的事情让皇上知道了,一旦让皇上把手伸过去,那后果不堪设想。

    皇上从再任袁可立复任莱登水师,再到成立莱登水师亲军,这手伸的是越来越长。这对东南商家可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如果让皇上与东南沿南的海上霸主——荷兰,或者葡萄牙打起来,谁胜谁败问题不论,但战后,皇上肯定不会放过大海,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有人极力的阻止。

    有的竟然提出了一个好笑的借口,那就是战争一开,这海关的收入可就没了。

    这个说法差点没让人给一顿的打死,几万、十几万两的收入对于万历帝是个钱,对当今皇帝来说那算个毛啊!

    没有在海商上捞到好处的当然无所谓了,反正利益再大也落不了一文钱在他们的口袋里,但看着别人赚钱而自己只能干看着,这心里难免的不舒服。凭什么啊,大家一样的品级,你就能吃着山珍海味,我就得干干的靠着那点小油水。

    所以朝堂上吵的也挺热闹,一个个都是为国为民的模样,从治国到民生,讲事实摆道理,争吵的不亦乐乎。

    利益是唯一的原动力,几个东南沿海利益相当之重的大臣,吵的更是相当的卖力气。而党派之争在里面更是显示而出,江西派的不服江南派,齐党不让楚党,为什么争?还不是争一个利字吗?

    现在的朱由校有点当裁判的感觉,看着大臣们相互的攻击。但现在没有时间与他们玩游戏,西洋人快打过来了,自己的事情很多。所以双手下压,平复了争吵开始发言。(未完待续请搜索73文学网,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