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慢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炮王 > 第58章对普鲁士的军事讨论(...

第58章对普鲁士的军事讨论(...(1/2)

    二战结束后,欧洲曾流行这样一个政治笑话:一个奥地利人微笑着对德国人说:你们给我们送来了贝多芬;而德国人却极为不满的指责奥地利人说:你们却给我们送来了希特勒!

    以普鲁士为主体的德国人,说出这句话显然太过偏激。在普鲁士王国崛起,继而发展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过程中,奥利地曾为自己的死敌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在19世纪的拿破仑时代,以军事家,奥古斯特?威廉?安东?奈特哈特?冯?格奈泽瑙伯爵最为出色。

    格奈泽瑙生于生于萨克森王国的托尔高附近的希尔道,属于奥地利帝国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军官家庭。他毕业于爱尔福特大学,并在1779年参加到奥地利军队。曾先后在奥地利骑兵和奥斯巴赫军团服役,还前往北美考察过美国的民兵组织。

    1786年起,格奈泽瑙出于对腓特烈大帝丰功伟绩的崇敬之情,选择转入普鲁士军队。1807年率部抗击法军,保卫科尔贝格堡。第四次反法联盟失败后,任要塞和工兵司令,1807到1813年追随沙恩霍斯特进行军事改革,是普鲁士-德国总参谋部的创建者之一。

    1808年,格奈泽瑙由于反法言论,被普鲁士国王下令解除军职,同年转入外交部。

    1810年,格奈泽瑙陪同驻法大使,小布伦瑞克公爵出访巴黎,“意外卷入”刺杀波兰王储的阴谋勾当中,进而再度遭贬。后又进入柏林大学任军事教导官。

    直到1811年2月之后,在导师沙恩霍斯特将军的竭力保举下,格奈泽瑙被普鲁士官方重新起用,开始秘密出使奥地利、俄国、英国、瑞典和美国,磋商发动新的反法战争。

    ……

    对于华沙大公的登基,欧洲各国似乎普遍表示欢迎,外交官们老生常谈的希望德赛大公能敬仰上帝,维系君权,尊重议会,安稳民心,施以和平等等。

    就连平日里对天主教波兰,抱有极大敌意的俄国沙皇也表达出一种乐观情绪,在圣彼得堡的官方报纸上,甚至还公开呼吁两个斯拉夫民族实现相互间的和解,不要被法国人利用。

    至于普鲁士方面,那位一直磨磨蹭蹭,不愿意出席华沙大公加冕典礼的柏林外交官,格奈泽瑙将军刚抵达大波兰地区,就收到典礼已经结束的“好消息”,他这才马不停蹄的赶往华沙瓦津基王宫,准备敷衍了事的递交来自霍亨索伦王朝的国书与贺礼。

    在效仿俄国圣彼得堡的冬宫,于瓦津基王宫东北处,新落成的御座大厅内,登基不到3天的德赛大公依照外交惯例,亲自接见了这位柏林特使。

    当德赛接过格奈泽瑙将军代表普鲁士国王递交的国书时,看也不看,直接扔到一旁,他冷冷打量这位身穿深蓝色制服普鲁士将军,以近乎命令的语气,说道:“特使先生,请转告您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陛下,我和我的人民需要曾经失去的上西里西亚地区,请贵国在1811年10月之前,移交奥得河以东的全部领土给华沙公国。”

    1742年,腓特烈大帝通过“七年战争“,从奥地利人手中获得了上西里西亚。到了19世纪初,由于此地蕴藏丰富煤炭、铁矿石与精铜矿,该地区已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重要工业区。

    在成为波兰王储之后,德赛心中就对上西里西亚的煤铁资源垂涎三尺。所以,他在正式担当华沙大公之后的第一个外交事件,就将矛头焦点指向普鲁士占领之下的上西里西亚。

    听后,格奈泽瑙不由得变色大变,他想要上前申辩,但被一名宫廷侍卫伸手逼退,只好停在原地抗议说:“但是殿下,下西里西亚属于普鲁士王国的神圣国土!您不能……”

    德赛颇不耐烦的挥挥手,打断格奈泽瑙的狡辩,“无论是上西里西亚,还是下西里西亚,都是曾经波兰的固有领土,而普鲁士,过去,现在与未来,只能拥有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与旧普鲁士。请特使先生请注意我的措词,这既不是请求,也不是希望,而是一份外交通牒!您作为使节的任务,只需要将华沙大公的声音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威廉三世。”

    尽管格奈泽瑙曾试图让自己保持冷清,不要冲动,是以性格火爆,脾气不好而著称的普鲁士将军,最终丧失理智,他冲着华沙大公叫嚷道:“殿下,您这是向强大的普鲁士宣战!”

    德赛死死盯着格奈泽瑙,继而嘲讽道:“强大的普鲁士?!哈哈,如果退到50年前的腓特烈大帝时代,普鲁士或许还算强大!但如今,只剩下‘卑下的国王、卑下的人民、卑下的军队!’如果您能代表威廉三世和普鲁士议会的话,可以理解为一场前奏战争的最后通牒!”

    羞辱普鲁士特使之后,德赛大公起身离开御座大厅,等候多时的宫廷侍卫则以极其粗暴方式,将这位50多岁的普鲁士老将军推到王宫之外,全然不顾什么礼仪。

    等候在宫外马车旁的克劳塞维茨中校,一见到身为普鲁士特使的格奈泽瑙将军居然被人狼狈不堪的推攘着出来,他赶忙迎上前,拾起长官遗失在地面的军帽,进而又追问缘由。

    “该死的波兰人,他们准备向伟大的普鲁士宣战!”气急败坏的格奈泽瑙一边接过被脚蹂躏的军帽,重新戴在头顶,一边向克劳塞维茨讲述了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