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慢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唐雄 > 第二八零章 国运转折

第二八零章 国运转折(1/2)

    当着早朝百官的面,新任御史中丞周大人中气十足地说道:“近日御史台收到来自剑南道方向的密报,有人检举现任剑南节度使王昱私下收受蒙舍诏贿赂。臣以为此事大概为吐蕃奸细所为,其用意无非是想离间我大唐与蒙舍诏之间的关系,还请圣上明鉴,还王昱大人一个清白!”

    周二在给周子谅的信中明确揭发王昱暗中受贿,可等到周子谅在朝会上说出来时,倒好象是有人在恶意中伤王昱,由此可见老周的政治手段渐趋高明,已不再像当年那么横冲直撞。

    别看周子谅说的轻描淡写,可因为前面有了众大臣关于要不要帮助蒙舍诏平定其他五诏的深入辩论,此时他忽然抛出一个王昱可能受人恶意中伤的话头出来,反倒是将大家的目光和思路立即引到了王昱的身上!

    包括李隆基在内,大家一时之间嘴上都没有说什么,可在心里却是扑通、扑通地打起了小鼓。

    “假若皮逻阁真有利用我朝之心,又不愿让我们看出他的狼子野心,最好的办法便是让我朝之臣替他说话!王昱作为剑南道节度使,距离蒙舍诏最近,加之其身份尊贵,说话分量也足……如今,王昱的奏章便在朝中,他大肆为皮逻阁说好话,又尽捡六诏合并的好处来说事,若说他私下里没有收受皮逻阁的好处,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见众大臣都起了怀疑之心,这次李林甫却是第一个跳出来将大家心里的疑惑说了出来!

    这便是李林甫的厉害之处。他不同于那些鼠目寸光的权奸,什么事情都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却不去掂量事情的轻重缓急,也不去观察整个形势是否有利于己方利益。

    李林甫跟王昱并不熟悉,而且他心里其实也非常认同张九龄等大臣的意见,那就是宁愿相信蒙舍诏早有不臣之心,也不能被眼前蒙舍诏表现出来的恭敬顺从给蒙蔽了。

    虽然跟张九龄和周子谅等人不对付,可李林甫现在更在乎的是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印象,李隆基现在明显已经起了疑心,李林甫便立即顺着皇帝的心意说话。倒好象是做了一回恶人。

    果然。皇帝听了李林甫的这番话后,脸色凝重地点点了头,然后缓缓说道:“李卿之言有理,就算王昱此次是受人中伤。然而他的身份过于敏感。想要免去别人对他的怀疑却也不易。如今看来。这出兵南诏之事还需仔细斟酌,不可急于一时!”

    众大臣见李隆基改了心意,纷纷称赞皇帝圣明。随后朝会散去。

    等到众臣纷纷离去之际,皇帝命人传唤张九龄、李祎、李林甫、牛仙客、杜希望和周子谅等人前往御书房谈话。

    这六人当中有两位是前后任的内阁首辅大臣,三人曾经统兵坐镇一方,还有一人则是专门给大官要员找事的主。

    六位大臣到齐之后,李隆基开门见山地便问周子谅说道:“周卿,以你之见,王昱私下收受皮逻阁贿赂的可能有几成?”

    周子谅面无表情、认真仔细地回答说道:“此事尚无凭据,臣不好妄下断语!”

    李隆基对于周子谅的这个程式化的回答并没有生气,尽管他心里现在已经十分怀疑王昱,但他更加希望自己的御史中丞遇事能够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不以个人好恶和其他人的态度来做出判断。

    李隆基接着说道:“众卿皆为吾之肱骨,此间已无外人,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不妨明说,今日任何话语都不会出了御书房!”

    皇帝说完这话,便见高力士十分自觉地退出房内,亲自守在了御书房的门口。

    大家都知道高力士与皇帝的关系,如今高力士在替大家守门,那就足以证明皇帝对今日谈话的重视。

    张九龄私下里面已经与周子谅有过详细的讨论,所以此时心里早有主张,他也不去顾及现在自己只是“政策顾问”的身份,朗声说道:“陛下,臣以为不论王昱有无收受贿赂之事,在此关键时刻,建南节度使的人选必须更换!臣建议陛下不妨直接去书一封给王昱,将吐蕃奸细恶意中伤他收受贿赂的事情明说出来,看看他有什么举动,然后再决定后续的行动。”

    张九龄这话一说完,李隆基的眼睛便亮了。

    老张不愧为多年的首辅大臣,只是简单几句话,便为皇帝解决了一个难题。

    现在的情形是皇帝连带朝中大臣都倾向于王昱可能收了好处,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却也不好明着对王昱下手。然而怀疑的种子既然已经种下,如果不能消除,不论对于朝廷还是王昱而言,都是一块心病。

    如果李隆基给王昱去一封信,明确表示自己不相信吐蕃奸细的离间之语,那么不管王昱是不是真的收了皮逻阁的好处,只要他还有几分政治头脑,都会主动向朝廷提出离开剑南节度使这个职位。

    原因很简单,皇帝若是真的不怀疑王昱的话,何必再多一番事地写封信给他?

    更为关键的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