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慢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暴 > 一零一、臣非臣师非师

一零一、臣非臣师非师(1/2)

    俞家三兄弟静静坐着,没有一个人说话。

    若是换了两年之前,莫说俞宜勤,就是年纪最长的俞宜简,这个时候也一定背着手没有仪态地在屋子里转悠。

    不过,在俞国振崛起的这两年里,各种大事,他们都算见惯了,养气的功夫也随之见长。

    客厅里的西洋座钟敲响,那是九点了。俞宜轩咳了一声:“大哥,南京那边的准备如何了?”

    “只等着咱们这边发货过去,除了咱们自家的铺子外,徐家也有意分一杯羹,国雄那边寄来的信,说是年后徐东主会来咱们这拜望。”

    徐东主便是徐林徐仲渊,俞家将棉布交与他经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而俞家所需的棉花、铁料、纸张,也都是通过他来收购的。在有俞国振支持而缓过气来之后,徐家的生意渐渐恢复旧观,俞家与他的生意,只占他家整个经营额的一成左右,但他与俞家的关系却未因此冷淡下来。

    “国振对这些书寄予厚望,无论如何也得经营好来。”俞宜轩身为读书人,自然知道书的威力。

    “嗯。”

    正说话间,俞国振走了出来,三位叔伯都站起身,俞国振长揖行礼:“各位叔伯,请坐,请坐。”

    “昨日你累了,我们便未来打扰,桐城之事,情形如何?”

    俞国振笑了:“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手到擒来。”

    他倒不是自我吹嘘,一来这是事实,二来他也想坚定一下几位族中长辈的信心。俞国振知道自己的短板。手中的少年家卫用来战斗是不成问题,可管理庶务,他们就nen得多,必须借助族中的力量。

    不过现在已经好些了,那些在战斗中伤残不能继续的少年,被俞国振有意安排到族中的店铺、田庄之中,他们在家卫中所学的东西,渐渐与如今新的职司相结合。

    他将桐城之战的情形说了一遍。自然没有提那十余万两银子之事,听他说完之后,俞家三位长辈都是大感振奋。

    “如今我们俞家的声名便是安庆府也知晓了!”

    “只怕安庆知府现在在头痛,该如何向天子上奏折。”俞宜轩考虑问题角度与宜简宜勤都不相同,他笑着道:“东南腹心之地。却发生如此逆反之举,他一个失察之罪是脱不了的,那位被杀了的桐城县令倒好,一死百了。”

    就如俞宜轩所言,安庆知府皮应举确实焦头烂额,当他的奏折递到了北京崇祯手中时,崇祯几乎愤怒地掀翻了御几。

    “这便是朕仰赖的子民!这便是大明的缙绅!”

    放在他面前的,除了安庆知府皮应举的奏折。还有南京提督操江马鸣世的奏折,两份奏折之中,都将桐城民乱的责任,归结于劣绅的恶行。

    “陛下息怒,这等劣绅,自当严惩,东南局势,几乎为之所坏!”温体仁奏道:“好在贼乱已平。如今当善加安抚,以免再生事端。”

    “卿既如此说,有何良策?”

    “应天巡抚,当追其罪,另委贤达,替陛下分忧。”

    温体仁此时仍未被任命为首辅,事实上。他只是以次辅代行首辅之权。崇祯皇帝在赶走周延儒之后,似乎对任命首辅一事起了戒心,温体仁虽然大权在握,却还是有诸多掣肘。在内有文震孟等东林遗老,在外各地抚臣之中。亦多是温体仁政敌,因此,他曾经想着在朝堂之上安插心腹,甚至不惜提拔当初魏忠贤一党,可这些都受到了抵制。

    崇祯连连颔首,出这般事情,时任的应天巡抚难辞其绺。

    所谓应天巡抚,又称苏松巡抚、江南巡抚,实际上是巡抚十府之地。崇祯想了一想:“卿觉得何人足任此职?”

    “臣以为……唐世济素有廉名,可当此职。”

    “唐世济?他如何能当得!”崇祯闻言不悦:“卿为何会荐他!”

    温体仁心中一跳,没有想到皇帝对唐世济竟然如此不喜,不过他自有理由:“唐世济十六岁便为县令,向有清廉之名,善断案理财。陛下yu稳东南,所忧者不过是劣绅豪奴不法之事,世济擅处置,臣故荐之。”

    “臣以为不然!”

    这虽非大朝会,但在场的却也不只是温体仁一个,立刻有人起来反对道:“鹿世济yu引阉党入朝,已然被劾,如何能巡抚江南。论及抚乡安民,臣荐张国维!”

    温体仁闻得此言,心再度一跳,不过,他并未再说什么。

    崇祯看了温体仁一眼,心中有些不豫。

    自温体仁将周延儒赶出朝堂之后,京城之中便流言四起,将这一年多来的天灾**,尽数归于温体仁身上。民间甚至有“崇皇帝,温阁老,崇祯皇帝遭瘟了”的童谣,这消息,自然也被厂卫传给了崇祯。

    崇祯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