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慢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五代末年风云录 >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第八十七章 秋月7(1/2)

    第八十七章 秋月7

    夕阳悄悄地爬上了西墙,落日的余辉温柔地洒在满是车辙印痕的青石路面上。

    乌衣巷前,韩奕与当朝元老宋齐丘不期而遇。

    曾是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三两个外地来的文人墨客来此凭吊,发思古之幽情,然后附庸风雅一番,金陵人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宋齐丘身着紫色公服,好像刚从官署出来。正瞧街边有一个茶肆,他亲热地拉着韩奕当街坐下。这倒让茶肆主人紧张万分,他何曾见过如宋齐丘这样的被前簇后拥的大人物能在他这简陋的茶肆里安坐,提心吊胆地伺候着,唯恐惹火上身。

    “韩侯闲情真令老夫羡慕啊,老夫刚回金陵,便三天两头被陛下召去问对,竟是一日不得清闲。”宋齐丘抱怨道。

    “国老此言令人羞愧,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如国老一般忙碌而不可得呢!您老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韩奕笑道。

    “呵呵。老夫眼下可是坐着哦!”宋齐丘晒笑道,“你那族叔韩熙载不就是一位闲人吗?可就是这么一个闲人,却是文坛盟主士林领袖,潇洒自如,老夫羡慕啊。”

    “我族叔生性如此,对名利看的淡漠。”韩奕淡淡地说道,心中却道韩熙载可不是真心想做个闲云野鹤,还不是因为你宋齐丘门人走狗控制着朝中局面吗?

    “不过,韩侯可不要学你那族叔,你可正值大好年华,有无穷的功业等着你去建立,万万不可荒废时光哦。”宋齐丘笑道,“熙载老弟喜欢狎伎狂饮,放荡不羁,有时实在是太荒诞不经了。”

    宋齐丘不忘损韩熙载一把。

    韩奕早有心理准备,他低着头,情绪看似有些低落:“男子丈夫,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不求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只求七尺之身能有用武之地。只可惜,世上识货的人并不太多。”

    “怎么会呢?你家尊上刚荣登大宝时,贤侄你曾上书言事十八条,无一不是有利于军国之良策,老夫听说令上无不采纳,如此说来令上应该是识货的啊!”

    宋齐丘抿了一口茶汤,眉头微皱,想是这茶汤味道太过低劣。

    “国老有所不知啊,想我家尊上蒙难时,我深入虎穴,保得郭氏一脉骨血,刘子坡下又是我韩奕代伤击破刘氏大军,更不必说辽人南侵,我与辽虏殊死拼命,扶助社稷。要说功劳,纵观大周朝野,论武功谁能大过我?却有人想假敌之手,亡我韩奕,令亲者痛仇者快!”韩奕满面愤懑之色,又摆了摆手道,“嗯,此事不提也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噢,原来如此。”宋齐丘露出恍然之色,又道,“正所谓英雄不论出处,以贤侄之才,天底下哪里去不得,何必受这鸟气?”

    “嗯,不瞒国老,其实有人并不欢迎我回汴梁。前些日子荆山事件,难道不就是个明证吗?幸蒙贵上英明仁断,救我于危难之中,赦我无罪。”韩奕说道。

    “好说、好说。”宋齐丘捋须笑道,“我大唐天子圣明,世人皆知。圣上曾屡有感喟,说韩侯犹如明珠夜投,未得一试拳脚机会,可惜了这大好男儿之身。”

    “多谢尊上谬赞!”韩奕面露感激之色。

    “今天老夫找你,除了奉命邀贤侄后日随驾赴江边一阅我水师演武之外,还有另外一项大富贵要送给贤侄哩。”宋齐丘道。他改口称韩奕“贤侄”,无比的亲热。

    “此话从何说起呢?”韩奕奇道。

    “明人不说暗话,老夫挑明了说吧,贤侄若是愿在我朝为仕,老夫担保你前程远大永享富贵,一身所学也得报效天下。”

    “不可、不可……我已经跻身富贵之列了,哪敢想非份之福呢……”韩奕倏地站了起来,惊呼道。

    “贤侄莫要辜负了我朝陛下的厚爱,要知道陛下听说你对周宗周公之长女青眼有加,想亲自为你做媒呢。周公也是赞成这一美事的。”宋齐丘接着诱惑道。

    如果说方才韩奕只是虚与委蛇,而现在那就真叫震惊了,即便如此,他脸上的表情复杂,既惊又讶,既喜又忧,却半真半假:

    “事关重大,容小侄斟酌斟酌。”

    倘若韩奕一口答应,或者脸上只有兴奋喜悦之色,宋齐丘那真要怀疑韩奕的用心了,正所谓过犹不及是也。

    宋齐丘见韩奕好似内心正天人交战犹豫不决,自以为得计,便说了几句闲话,扬长而去。

    别了乌衣巷,韩奕无心游览,带着从人直奔韩熙载府。

    还未入府,韩奕便听到府内传来笙乐之声,其中夹杂着年轻女子的娇笑声。

    韩熙载盘膝坐在胡床上,一边欣赏着一众家伎的歌舞,一边喝的半醺半醒。

    堂中宾朋倒是不少,大多是文士模样的人物,各自放浪形骸,当着主人面与歌伎打情骂俏。

    韩熙载睁着迷离的醉眼,见韩奕走了进来,也不答话,只是一指身旁,示意韩奕坐下,继续欣赏歌舞,或许宾客们与美艳女子的嬉戏场景才是最令他欣赏的画面。

    “韩侯来我朝有一段不太长的日子了,却有数篇绝妙好词流传于世,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情真意切,精妙好词,当真是风流倜傥。果然不愧于韩氏家学渊源啊。”

    一个文士举杯邀道。

    此人年近半百,面白微须,于众宾朋中紧挨着此间主人身边独坐浅酌,身边却无女子相伴。

    “甚么家学渊源?他那酸儒父亲不过识得几个字罢了。他这几句词,定是临来我金陵时背熟的。”韩熙载毫不给面子,又指着这位文士对韩奕介绍道,“这位是翰林徐铉徐学士。”

    “原来是徐学士,晚辈久仰学士大名!”韩奕连忙规规矩矩地参拜道。

    这位徐铉徐学士,跟韩熙载在江南是齐名的人物,都是风云才子,江南人称他们为“韩徐”。在朝政上徐铉跟韩熙载算是一“党”,就连因反对宋齐丘荐人不明被贬,二人也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私下里的交情自然十分深厚。

    徐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