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慢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世纪帝国 > 第一百零一章 国(上)

第一百零一章 国(上)(2/2)

田的当年,其年产能力就达到了五百万吨。在这一时空,由于郑宇坚信这一地区的石油储藏,配套的输油管道,炼油厂,油罐列车,油库早已配套建好,打井更是不惜功本,几座高产井先后投产,仅仅五个月时间,新命名的大庆油田已经出油高达三百二十万吨。

    从地底奔涌而出的石油,为北方的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注入了新鲜血液。炼油剩下的沥青和油渣直接拿去筑路,就地支援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

    ---------------

    鞍山。

    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地而起,大机器的轰鸣打破了原野的寂静。

    根据皇室产业的整体规划和东北开发计划的总体安排,鞍山作为辽宁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依托周边丰富的煤铁资源,辐射整个辽宁,各主要企业几乎同时开工建设。

    借助在国战期间已经试验成功的焙烧还原技术,鞍山钢铁公司第一期八十万吨钢材,一百万吨生铁,配套的采掘,洗选,磁选,以及石灰石矿,硫酸厂和炼焦厂等已经投入试生产。

    作为重点项目之一,皇家万里农机公司在沈阳新建的农业机械生产线已经投产,暂时还要从关内运输板材,未来将直接采用鞍钢轧制的钢板。

    阜新和抚顺的煤矿已经投产。

    抚顺煤层,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厚度煤田,煤层厚度惊人,开采经济,产量高,投入小。尽管主要产品都是动力煤,很难作为焦煤,但用于北方的机车,发电,工厂动力是再合适不过了。

    廉价的抚顺煤装上了列车,向着北方的各工业区和居民区滚滚而去,如同巨人的血管中奔腾的脉搏。

    一个大型汽车生产基地,已经完成了规划选址,就放在沈阳。

    丰沛的水流,肥沃的土地,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劳力,让这座东北的心脏,辽东古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浑河两岸,崭新的工厂区,廉租房,工厂宿舍,新式住宅小区都已经拔地而起。正如后世所一再验证的,区域产业集群将极大节约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经验扩散和物料运输的成本,并形成智力和资本的聚集效应。

    未来的沈阳,将成为东北地区名副其实的汽车城,并带动起一整套的资本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链条。

    ---------------

    大连。

    这座海滨城市,借助海洋的调温作用,在冬季依然保持了相对适宜的气候。北方,尤其是东北的大开发,也为这座海港城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作为帝国海军北方主要驻泊港口之一的旅顺,由于东北亚国防局势的根本改观,炮台的大炮已经陆续拆除大半,转运到作为中国租借地的日本军港。大连湾得到了极大的扩建,新建了更多的深水泊位,扩建了货栈和港口铁路,仓库,远洋货轮和油轮出入不断,整个城市的人口也如同吹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

    旅顺海军船厂,和这个时候整个国家的其他所有船厂一样,到处是叮叮当当的锤击声。很多造船技师身边都跟着两三个学徒,打着下手,也仔细观摩着师傅的举动。

    尽管通过流水线拆解大大简化了工序,但造船工人对于技艺和经验依然有着很高要求。

    由于气候相似,大连的海军船厂吸收了大批原日本造船工人和技师,经过技术交流,这些人熟练的技艺和严谨的工作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都得到了高度认可。中国方面还特地组织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切磋经验。

    这些日本技师们,很快也开始带上了日本过来的学徒工,而旁边的中国团队,也在以混合着骄傲,警觉与钦佩的复杂目光观察着这些保护国的同行。

    在某种意义上,日本人希望把战场上输掉的荣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夺回来。

    而中国人也不希望这么快就丢掉身为战胜国国民的优越感。

    -----------------

    上海。

    这座另一时空的亚洲巴黎,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在这一时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腾飞,正在焕发出更加迷离的光彩。

    根据中英,中法,中美分别签署的外交备忘录,1906年底,公共租借地被退还给了中国,除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仍在谈判之中,国土之上,租界已经称为历史名词。

    上海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他位于中国南北的中间位置,是长江的出海口,又有便利的港口,深水泊位,而且与吴淞,舟山,杭州构成了港口群和城市群。这里自古以来文风常胜,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物埠人丰。

    在这个时代,借助开埠较早,海运发达的优势,早在镇**一统江南之后,上海位居南北交界,东西华洋混居之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且迅速成为了华东经济中心。

    从开始的纺织业,面粉业,银行业,到后来的造船业,纺织缝纫机械,自行车,乃至后来的汽车,化工,上海由商业中心而工业中心,进而成为金融中心,文化中心。

    今日的上海,市区总人口已经超过两百四十万,城区如同蛛网一般向周边快速延伸。

    这座城市,与广州和北京一起,剔除香港,被公认为中国最为国际化的三座城市。在闸北,一片建筑风格独特的街区,主要以蓝白两色色调为主,圆弧形风格的犹太教堂上,大卫六芒星更是显眼。

    这是上海犹太聚居区。大批尚未归化中国国籍,或者依然保留着以色列国国籍的犹太人,就住在这一片街区中。

    他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富裕,在中国从事商贸,新闻,金融,文教,法律,会计等活动,收入不菲,也早已习惯了东方的一切,生活得惬意悠闲,并且有着在欧洲所没有的尊严与安全感。

    同样的,外滩依然是外国在华上层人士的乐园。没到夜晚,那些庄园和别墅里依然是莺歌曼舞,灯火辉煌,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美国人,甚至俄国人,奥地利人,从政治家,外交家,军人,商人,银行家到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冒险家和掮客,在觥筹交错之间交换着政治经济军事和商务信息,为自己的国家,组织或个人赚进金山银海。

    国立和私立的华校随处可见,新式幼儿园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相对应的,力图在华扩大文化影响力的英法美德,也获得教育部门的批准,开设了一些国际学校,用于培养留学预备生。

    四通八达的道路之上,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新式建筑,商业楼宇,随处可见圈起来的建筑工地。

    街道之上,多达十万辆注册汽车,已经让原本规划完好,甚至过于奢侈的城市交通系统也开始出现了个别的塞车。新的城市规划已经开始落实,对市政系统的改造和完善,随着金山银海的投入,也正在争分夺秒地推进。

    新任上海市政fu在政fu工作报告中已经对市参政院做了承诺:本届政fu四年任期之内,力争将城市人均收入提升一倍,城市经济规模提升两倍,城市财政收入提升三倍。

    这个被称为“上海一二三”的计划,显然也同样刺激到了周边城市。南通,苏州,杭州,常州,南京,纷纷追加了投入,增加了地方发展的优惠政策。

    长三角这个条件得天独厚的地区,在这个时空,面对着同样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同样焕发出了最为璀璨的光彩。

    发达的金融体系,富有活力的经济体系,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规划组织,资本的商业嗅觉经过多年磨练,很自然地能够挖掘到自然禀赋之下埋藏着的商业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