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慢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金手指 > 第三四三章 慷慨赴死易

第三四三章 慷慨赴死易(2/2)

与莒嘴角抽动了一下,浮起一丝冷笑来。

    既是求仁,那么便让你求仁得仁吧。

    第二天晨。

    积聚了一晚上的阴云,还没有变成雷雨,空气依然沉窒得让人喘不过气,象是将块石头压在人的心上一般。

    往常这个时候,大宋时代周刊公署前应该是人来人往分外热闹,前来领取报纸的发行商们,怀着希望远道而来献上自己文章的儒生们,到周刊公署来帮工磨练自己的太学生们,他们可以将公署前两棵大樟树上的鸟儿惊得吱吱喳喳乱叫不停。

    但今天却不同,公署门口站着近卫军士兵,他们的枪上了枪刺,雪亮的刀尖泛着寒意,虽然值了很久的班,可是个个还是神采奕奕,没有丝毫疲惫,相反,那凌厉的杀意,让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绕开来。

    “这大宋时代周刊要倒楣了!”

    有行人窃窃私语,昨日的事情,在临安这样的地方可是守不住秘密的,才短短的两日,便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因为有近卫军在的缘故,今天倒没有谁来泼粪,邓若水起来后听着门房小声地禀报,心中倒有些为近卫军的到来而高兴了。

    昨天傍晚,这队近卫军赶来后一语不发,任他如何询问就是不搭理,往门口一站,有如塑像一般。邓若水还没有自恋到以为这些近卫军是来保护他们的地步,大致能猜出,近卫军的到来,实际上是为了控制住他们的行踪,不让他们到处乱跑。现在就只等临安府提点刑狱司派人来捕他们入狱——也有可能是军情司的人来,他心知难以脱身,反而觉得坦然,只是原本与此事没有太大干系的吴文英也被卷进来,实在是有些可惜。

    想到吴文英,便听得他的声音:“邓公,邓先生!”

    “昨夜睡得如何?”邓若水收拾好身上的穿戴,便向吴文英道。

    “昨夜睡得甚好,此地极是安静。”吴文英笑着答道。

    吴文英对于赵景云的文章,也是不尽赞同,但他有一点是意识到的,那便是圣君贤臣不能解决一掉问题。当今天子算得上圣君了,朝堂上群臣也是人才济济一时之选,可以算是贤臣,天子也好朝臣也好,都反复告诫地方官吏要亲民爱民,可是地方上的那些官吏们当中,总能出现一些歪嘴巴的和尚,将好端端的经都念乱来。象是让他险些丧命的京西行省矿难事件,天子与朝臣只能在事后进行补救,虽说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可毕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只要官员一昧靠迎合上意来升迁,那么圣君贤臣也无法杜绝类似事情发生,哪怕不是杜绝,只要别象现在这样普遍也好。

    “君特……”邓若水微微一沉吟,终于还是开口道:“昨夜我反复思量,此次周刊万无幸理,龙有逆鳞,我等此次是披了逆鳞。”

    “邓公不必多说,我虽然与赵曼卿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此次事情当中,我也觉得只靠官家一人,这天下永远海宴河清之日,曼卿所言民知、民有、民治、民享,乃是大道。更何况此事因我之文而起,我若是置身事外,不免为世人所讥。男子汉大丈夫,当勇于任事,岂可临事苟且!”

    吴文英不等邓若水开口劝说,便拒绝了他的意思。

    邓若水还待再说,赵景云却皱着眉过来,李仕民笑嘻嘻地跟在身后,他怕赵景云误会,便不曾继续往下道。

    “今日竟然无人上门,倒是件稀罕事情。”赵景云目光闪烁不定,打了个哈哈道。

    “曼卿有什么话便直说,何必如此作态!”邓若水笑道。

    “邓公,却是我连累了周刊与诸位……”赵景云抱拳向他施礼,才直起腰,便听得外头一个声音道:“哪只是你,如今在外头,你挨的骂反倒没有我挨的多。”

    随着话音,张端义满脸苦笑地溜达进来,众人当中,他年纪与邓若水较大,满面皱纹挤在一起,显得甚为苍老。一见着他,邓若水便顿足道:“你来做甚,我给你的电报,你未曾收到么!”

    “正是收到了才来,如何能让你替我担责。”张端义摇了摇头:“这番事情,实是……门口那些近卫军是为何而来?”

    “不知,昨日便到了,大约是怕我们逃了吧。”吴文英笑道:“先生可是张正夫?”

    无需介绍,这个时候仍然如飞蛾扑火一般来到周刊公署的,除了他们这些人外,再无别个了。

    “人似乎都到齐了……”邓若水看了看众人,也忍不住有些心神激荡,他猛地一拍桌子:“我去让人送桌酒席来,咱们今日不醉不休!”

    “怕是没有哪家店铺愿给咱们整治酒席啦。”张端义嘟囔了声,他在列车上可是听得那些商贾们对于自己文章的批评。

    声音虽小,却让众人都听得清楚,众人面面相觑,情知这是定然的事情。正犹豫间,门房的老头儿却苦着一张脸走了过来,他恭恭敬敬地向邓若水行了一礼,期期艾艾地开口道:“邓先生,小老儿得幸为周刊守门,实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原本应当留下与周刊共患难的,只是方才家中犬子来了,死活要让小老儿先回去……”

    邓若水微微一笑:“自然使得,放你七日假……工钱你先去帐房上结了吧。”

    “小老儿知道这是不该,只是听人说起……说起……”门房老头又看了赵景云一眼,摇了摇头:“这位赵先生毕竟年轻,那文章实是不妥,咱们的天子官家,不就是圣君在世么,他不妥,实在是不妥!”

    赵景云面上抽动了一下,看着那门房,露出淡淡的失落来。情形至此,也远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以为自己文章一出,天下便是不云集响应,也应该会有赞同之声,可没有料想的是,他文章中原是替着那些小民说话,可那些小民却并不理解他!

    “我来晚了么?”就在他伤感之时,忽然听得有人道。

    “这人是谁,声音如何这般熟悉?”张端义心想。

    注1:崔杼弑其君,杀史官兄弟二人亦不得改其文,而欲杀其三时,南史氏已至宫门之外矣。我华夏读书人,远距离革命家向来是不少的,但这种勇于牺牲者也不少。慷慨赴死者,即使理念未必正确,可他们这种精神,正是我华夏正气不绝的缘由。作者笔力有限,这大难临头之际的气氛,可能写得不是很好,但花费这么多笔墨,能让读者骂一声迂,那便是达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