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慢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当个皇帝高兴一回 > 第四十六章 甄选大学士

第四十六章 甄选大学士(2/2)

说些假惺惺的话。现在可好,朱由校突然发颠,圣旨一下,不但是那些言官道臣的奏疏堆满了通政使司,忙的通政使司的那些官员是忙的天昏地暗,就是内阁这个得到好处,权力上升的衙门也是推辞不已。倒是逼得朱由校又是下道圣旨,将范围缩小到四品以内,就是说那些言官的目标就只能是朝廷的那几十号人,因此朝会上的言官的弹劾那是直线下降,像今日这般的接待使团的朝会,自然没有言官准备好自己的奏折。

    其实朱由校一直以来便是认为单单靠着这些言官道臣在朝会上说说是无用的,还不如自己的反腐局那般来的实在,用句非常时髦的话,这个什么给事中,御史就是一个带着欺骗性质的伪民主。

    明朝的官制,沿袭汉朝、唐朝的官制,而且在其上面作出了许多改进。不设丞相,设立六部,以六部尚书管理天下事,而内阁大学士只备顾问,皇上事事躬亲。纠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其实模仿的是汉朝的九卿的制度而已。虽然明朝的政府看似三权分立,内阁为皇帝顾问,其实为政治中心,还有六部也属于行政,大理寺和六部中的刑部属于司法,都察院也算是司法机构,不过明朝的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这般说来御史的权力其实非常之大,而且算是个万金油的结构。

    而立法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朱元璋建国便是捣鼓出了一个明律,刻成石碑立在宫门之前,以警世世人,自打那以后明朝治国便以明律为准则,这点朱由校是非常不满意的,因此朱由校是时刻在盘算如何把明律给修改修改,给它捣鼓成一个宪法一样的东西,再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各种其他法律,不过困难似乎过于艰巨,朱由校几次试着向孙承宗和徐光启等人透露了一点点想法,便是被严厉的拒绝,让朱由校吃了不少瘪,因此是一直没有机会得逞。

    殿中的众人个个是欲言又止,不是没有话说,对于许多官员来说,自己的那一亩三分田里的东西都是个大事,可是对朱由校来说,自己的那点事情不就是屁大点事么,朱由校看了看众人的表情,便是对着孙承宗说道:“朕都好些日子没有上朝了,今日好不容易和众位臣工见个面,还是便要冷场为好,朕看孙爱卿好似有些事情要说,不知道孙爱卿可有什么事情要禀奏朕么?

    孙承宗心中根本就没有想到朱由校会问道自己,倒是给吓了一跳,自己老老实实的站在一边,就是抬头看朱由校也没有,那里有什么事情要说,不知道朱由校怎么看出自己有事,估计是赶鸭子上架,让自己来救场的,好解了朱由校的尴尬,孙承宗抬头看了看朱由校,见到朱由校正是盯着自己,眼中的那神色分明就是在说‘赶紧说几句’。

    “回皇上,微臣确实有话要说,这个……”孙承宗一时之下开始想有什么能拿出台面的事情讲讲。

    “皇上,现在内阁事务繁忙,诰敕房、制敕房中书舍人,六部都直接听从内阁的意旨,不过如今内阁仅有五位大学士,按照微臣的看法,保持七人是最低界限,因此甄选新的大学士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朱由校对于这个问题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人多些就多些,不过重要的是人选问题怎么处理,能力够的,朱由校看着顺眼的,一般都资历不够,就是孙如游进入内阁已是备受非议,而资格够的朱由校又是看不上眼,因此这样内阁的人选才是一直达不到正常编制。

    “朕对爱卿说的倒是没有什么异议,内阁的众位大学士的努力朕是看得到的,既然人手不够,就补选好了,不过人选问题……”

    孙承宗这次是又备而来,不为其他,就为这个人选是东林党的元老,原内阁首辅叶向高。

    “皇上,微臣知道内阁大学士的职责便是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平允庶政,因此甄选大学士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前几次朝中大臣推选的人选皇上都是不答应,不过微臣今日推选的人选是前任内阁首辅叶向高,皇上看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