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慢文学网 > 武侠修真 > 白首太玄经 > 第三百七十九章 孔老问责多苦笑

第三百七十九章 孔老问责多苦笑(2/2)

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太监以成阉人,道长让他们如何‘尽孝’?尤其是道长诗中‘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四句,有这碑在一日,天下就无人能够称帝、无人能够称王。否则天下之大,只要犯了七杀之罪,就会被这七杀碑击杀,除非圣人再世,不然还能有谁,再有能力去治理百姓?”

    赵玄听到这里忽然笑了,笑得极为畅快。确实,有这七杀碑在,凡接近七杀碑百丈,人尽该杀。就如现在,孔老阁主都不得不跟七杀碑保持一定距离。毕竟如果真的说起来,这天下之人,没有谁从来未犯过错的。什么仁、义、礼、智、信,总有会违背的时候。所以就连赵玄,站在这七杀碑前,都险些被攻击。还是扇灵尚存一丝灵智,或者他修道的缘故,才逃过一劫。可这七杀碑管得可不仅仅是百丈!而是天下!

    普天之下,日后再敢称王称帝者,除非打出生之后,就没做过半点错事,不然躲到天边,都会被七杀碑感应,然后轰杀至渣。且七杀碑杀的人越多,其中杀气越大,威力也就越强。除非圣人出世,以大毅力将七杀碑推到,不然这个世界,人族再也出不了帝皇!

    可这又能怎么样呢?赵玄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面对孔老阁主的责问,他走上前去,笑道:“贫道曾闻上古之时,三皇未出、五帝未显,人族凡遇大事,皆众人商议,投票表决。今时为何偏偏要一个皇帝?况且,圣人之治,莫过于无为,天下百姓自给自足、自得其乐,何须要他人治理?”

    孔老阁主张了张嘴,苦笑叹息:“道长之道,老夫现在不想反驳,但道长有没有想过,一个国家的形成,必然有国主、有百官、有民众。现在莫说帝皇,就算是武百官,若在这七杀碑下,但凡有一丝私心,也会被攻击……”

    “这不正好,武百官,天下为公,何愁国家不大治?”

    “可道长有没有想过,水至清则无鱼,这官场……总归会有些污垢。若无一利可图,谁人还愿为官?谁人还愿治世?”

    “圣人啊……孔老阁主的意思贫道明白,无外乎治世之道,所需人才甚多,故不仅要知人善用,还需学会藏污纳垢。毕竟人人都有长处,人人都有短处。夫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论其大体,则宏略而高远;历纤理微,则宕往而疏越。亢厉之人,不能回挠,其论法直,则括据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宏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后而不及。好奇之人,横逆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又才有九品,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曰理才,以研事机;三曰政才,以经治体;四曰学才,以综典;五曰武才,以御军旅;六曰农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兴国利;九曰辩才,以长讽议。故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贫道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此乃帝王之术,用人之本,治世之道,贫道自然也晓得。”

    “既然如此,道长又何必立此碑?”孔老阁主眼中闪过一丝惊诧,他本以为赵玄不通国事,今日之举,完全是盛怒之下,肆意妄为,没考虑半点后果。可听了赵玄方才一段言论,他顿知是自己想错了,赵玄今日的所作所为,怕不是有什么深意。

    只见赵玄却摇摇头,幽幽地道:“孔老阁主可听说过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破而后立?”孔老阁主一呆,摇摇头道:“眼下这种情况,破确实破了,可老夫却看不清,该如何再立!”

    事实已经摆在这里,七杀碑在一日,这天地之间就不可能有帝王,还如何再立?

    除非赵玄能把七杀碑推到,可这可能吗?

    先不说他有没有这能力,就算是有,他立的东西,他会亲自再把它推翻?

    怎么可能!

    莫说是孔老阁主自己不相信,就算是说出去,天下也不相信!

    只可惜孔老阁主想来想去都想漏了一点:赵玄已经说过,这天下之间,没必要非要有个皇帝!(未完待续。)